我們頭腦的記憶方式:

1抽象抽象的連結(即傳統式無意義的死背)

例如:荷蘭的首都→阿姆斯特丹,

 哥倫布發現新大陸→西元1492

  三國志作者→陳壽等等

2抽象實像的連結

例如:彰化名產→肉圓

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 新竹名產→米粉

  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 嘉義名產→火雞肉飯

3實像實像的連結

     例如:狗→吃屎

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蜜蜂→叮人

 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猴子→吃香蕉

 

  人的大腦好比大海,一般人的記憶方式是把資訊毫無意義的丟入大海中,等想要把它拿出來時卻有如大海撈針一樣的困難。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痛苦的經驗,考前死命得背書,考後不久馬上忘掉一大半。就是從事無意義死背的結果。 

最簡單的例子是一對一的連結: 

例如:水經的作者→桑欽

    新書的作者→賈誼

              貞觀政要的作者→吳競

      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………等數百個以上的個資訊 

這些都是抽象抽象的連結記憶方式,把這些資訊無意義的存入大腦中,不但徒勞無功,而且事倍功半。

當兩個資訊丟入大腦這個大海中,

例如:浮生六記(書名)、沈復(作者)

這兩個抽象的名詞一點關係都沒有,很容易造成學生進行無意義的死背。然而這是最痛苦、最沒有效率的記憶方式,這是大腦最不喜歡的記憶方式。

如果把資訊經由聯想法轉換成實像實像的連結

例如:浮生六記→佛生了六隻雞

  沈復→神父

連結:神父說佛生了六隻雞。

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更清晰得記住兩者間的關聯,而且不易忘記?

 

頭腦最喜歡具體實像的連結。

符合卡通之誇張、不合邏輯等原則等,荒謬最重要的。